綜 合 新 聞
綜 合 新 聞-
日 期:2022-08-22 至 2022-09-04
- 內 容: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新竹臺大分院神經部李承軒醫師嚴正指出,腦壓高可能會頭痛,但你聽過「低腦壓頭痛」嗎?這樣的病人在神經科診間並不罕見,而且可能有嚴重併發症!
李承軒醫師指出案例,36歲男性工程師,早上起床後發現頭後側到脖子相當疼痛,伴隨噁心、頭暈症狀,但頭痛竟只在站起來時出現,若躺下十分鐘內會完全緩解,屢試不爽。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發現腦靜脈竇鼓漲及輕微硬腦膜下血腫,會診神經科醫師後,診斷為「低腦壓頭痛」。
另一案例,33歲男性工程師,搬重物之後幾天感到後腦勺持續緊痛,坐著或站著更漸明顯,而躺下數分鐘內就完全不痛。於生醫醫院腦核磁共振檢查也發現有靜脈竇鼓漲及硬腦膜顯影情形,
還有48歲男性,突然出現搏動性耳鳴,以及後頸刺痛的現象,而後頸痛可藉由頭往前低的姿勢減輕,發現後頸痛在躺下十分鐘內能緩解,但坐直數分鐘內便感劇痛,以致無法開車。經神經科醫師診斷為低腦壓頭痛後轉住院治療。影像檢查僅看到腦靜脈竇略圓膨。
李承軒醫師說明,低腦壓頭痛的症狀,典型為急性「姿勢性頭痛」,常在直立姿勢下15分鐘內出現雙側後腦至頸部、前額部或全面性頭痛,而在平躺數分鐘內可減緩,通常止痛藥無太大幫助。其他合併症狀包括後頸僵硬、噁心想吐、聽覺異常及耳鳴、畏光、背痛等。另外較少見但嚴重的併發症包含腦血腫、靜脈栓塞、腦梗塞等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
李承軒醫師進一步說明,診斷最主要是依據臨床症狀,搭配腦與脊髓影像檢查結果或腦壓量測過低(小於6公分水柱)。典型腦影像可見腦膜顯影、靜脈充血、腦垂體變大、腦部下沉等現象,而脊髓影像多數可見硬膜外液體匯集,利用非侵入性磁振脊髓攝影精確觀察。至於腦壓量測,因需做侵入性的腰椎穿刺,腰椎穿刺可能有腦脊髓液滲漏風險致頭痛加劇,故僅於需要的個案進行。
在治療上,一般保守治療包括平躺、點滴及口服水份補充、咖啡因攝取。在保守治療無效或是有腦出血等嚴重併發症時,將採取硬膜外血液貼片治療。治療過程中將會先抽取自身血液約20毫升,由麻醉科醫師將自體血液注射於脊髓硬膜外腔空間,藉由血液凝固特性將硬膜裂孔補起,病人通常在治療後一兩天內迅速改善。少數病人需施作第二次以上血液貼片,或更近一步手術治療。
李承軒醫師提醒,若患有突發姿勢性頭痛,可能為腦脊髓液滲漏造成之低腦壓頭痛。然而若已發生一陣子,症狀可能變為不典型(如:出力咳嗽引發頭痛或於一天當中的後半出現頭痛,或變為非頭痛症狀)而不易判斷。另外,偏頭痛、頸椎型頭痛、鼻竇炎、端坐性心搏過速症或腦部病灶等亦可出現與姿勢有關的頭痛,建議至神經科門診詳細診視。研究顯示,自發性顱內低壓有高達九成的誤診率,然而若診斷正確,多數可經由治療而改善治癒。新竹臺大分院整合了神經內科、麻醉科、影像科之專業醫療團隊,從正確診斷到治療,提供第一線完整照護給特殊的低壓性頭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