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技 新 聞


清華召開永續論壇 推動綠化產業供應鏈產學合作平台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清華大學昨(16)日邀集經濟部、環保署、工研院及台灣氣候聯盟等產官學研單位,召開「2021清華永續論壇」,倡議推動「台灣綠化產業供應鏈產學合作平台」,協助國內中小企業產業,因應國際碳權交易衝擊降低減碳成本,進而從中尋求創新發展的契機。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永續長戴念華指出,隨巴黎協定的生效,歐盟也將在2023年啟動碳邊境稅機制,未來鋼鐵、水泥、化肥等高碳排產品輸出歐盟,可能必須繳交每噸碳排放量高達80歐元的碳關稅,這對高度出口導向的台灣企業勢必造成極大衝擊。
 
  清華大學科法所教授范建得指出,當蘋果等跨國大型企業紛紛提出自願碳中和的承諾,台灣供應鏈的減碳壓力也隨之增加,尤其我國無法加入氣候公約,也就不易參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機制,此時更需要一個能媒合綠電或碳權供需的交易平台,為企業取得有效的減碳憑證。
 
  前副總統陳建仁錄影致詞指出,台灣正深刻感受到「海島國家轉型低碳」的壓力,期許公私部門協力,作為全球核心與創新產業供應鏈基地,善用科技研發人才、啟動創新綠色金融,在半導體產業之外,再創另一亮麗永續產業,帶動全球疫後綠色復興。
 
  工研院副院長暨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主任彭裕民指出,英國政府視為「綠色工業革命」的零碳排車輛、離岸風電、綠色運輸、低碳氫能、綠色建築等計畫,台灣已具可導入基礎;日本鎖定發展節能半導體、次世代太陽能、氫能、離岸風力、電動車及蓄電池等技術,也屬於台灣具競爭力的項目與優勢。
 
  台灣人均排量達10.8公噸,遠超過全球平均,減碳是生存的戰爭,如果2030年我們的人均碳排無法達到全球水準,將成為國際競爭的大問題。包括友達、台達電、台積電等8家企業上個月發起台灣氣候聯盟,並計畫於明年3月啟動,希望有更多的伙伴加入。
 
  今天的論壇還請來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發表主題演講,並由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台積電處長房漢文、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局長王永壯擔任各主題論壇的主持人。同時也邀請到玉山銀行總經理陳茂欽在平行場次主題報告
 
  報名參加清華永續論壇的凌積應用科技營運長陳鼎元也是清華電機系校友。他表示,作為太陽能光電廠,這兩年有許多企業在客戶端的要求下向凌積尋求碳中和解決方案,減碳對公司來說,不只是挑戰,也創造了商機;如何運用創新能力將危機化為轉機,是營運者最重要的課題,因此,非常感謝母校舉辦論壇並推動產學合作平台。
 
  漢科系統科技軟體研發事業部總經理温明倫目前正在清華攻讀EMBA在職專班。他表示,科技業近年來明顯感受到從客戶端傳來對於環境保護與永續經營的強烈意識,也積極要求系統軟體研發部門持續提升解決方案。公司要永續發展就一定得持續提升永續經營管理,加速推進研發減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