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稱: |
東門城廣場20年前後改造都是他 林智堅市長攜手邱文傑建築師開箱三亮點 |
日 期: |
2021-01-17 至 2021-01-30
|
內 容: |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東門城「迎曦門」歷經前、後兩次大改造,皆是出台灣建築獎最高殊榮得主的邱文傑建築師之手。新竹市長林智堅特邀建築師邱文傑帶路「開箱」東門城改造三亮點,邱文傑說,改造首重讓古蹟空間使用更彈性、親民,再者讓3座代表清、日、民國三代歷史的「古橋墩」重見天日,民眾能親手觸摸,最特別的是讓東門城廣場具備治水滯洪功能。
邱文傑建築師20年前第一次改造東門城,即獲得了台灣建築獎首獎,及第二屆遠東建築獎傑出建築設計兩項大獎;20年後,他再次操刀東門城的大改造,更經手設計新竹市許多公共建設,包含新竹市立動物園再生計畫,獲得2020年台灣建築獎佳作肯定,一人拿下兩獎。
新竹市長林智堅說,20年前東門城第一次大改造,當時東門城改造榮獲許多獎項,他來到這裡深受感動,他找回當年的設計者邱文傑建築師,以全新思維視角為東門城注入新生命。
林智堅邀請邱文傑來到東門城廣場,分享改造的3大亮點。邱文傑說,第一讓東門城廣場使用上更有彈性,大階梯作為觀眾席,可容納比以前多一倍的人數,古橋墩則作為表演場地與後台的分割,空間更多了雨遮涼亭,夏天時噴灑水霧除可降低溫度,視覺上也為東門城廣場增添「迷幻」風。
第二是廣場中央的「3座古橋墩」重見天日,根據專業團隊考究,是分別來自清朝、民國與日據時代的遺跡,「橋墩就包含3個時代歷史!」邱文傑建築師強調,雖然這些遺跡尚未被認定為歷史文物,但都有近200年的歷史,重現古橋墩,人們來到這裡可以透過「觸碰」遺跡感受歷史,是讓民眾深入認識城市歷史的好地方。
最後最特別的,是東門城化身都市治水防災調節的場所,邱文傑說,東門城地下道連接到護城河處,特別將平台下降,讓民眾可以坐在砌石坡上親近水,另增無障礙坡道,行動不便的朋友都能夠來訪;更考量都市防災滯洪,當急驟雨來時,東門城廣場可做為小型滯洪池,減輕下水道系統的負擔。 |
張貼單位: |
台灣竹塹電子報 |
電子信箱: |
tahcnews@gmail.com |
人氣指數: |
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