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竹塹電子報

綜 合 新 聞
名  稱: 外來種「巫婆鳥」入侵海岸 竹市推移除計畫保護小白鷺生態
日  期: 2020-11-19 至 2020-12-02
內  容: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外來種埃及聖䴉被稱為「巫婆鳥」,30年來進入台灣後幾乎沒有天敵,數量驟增嚴重威脅台灣鳥類生態,全台沿岸已擴張到上萬隻,為了遏止外來種族群擴張,保護在地小白鷺、牛背鷺的生存空間,市府今年啟動埃及聖䴉移除計畫,4月起分別在香山濕地大庄泥灘地及頭前溪出海口附近觀察到覓食群,總計查報386隻。
 
  產發處表示,埃及聖䴉黑色的鳥嘴有又長又彎像極了大鐮刀,加上黑黑的頭頸,被稱為「巫婆鳥」,黑白色外觀,常讓一般民眾遠看誤認為保育鳥類「黑面琵鷺」,但其實埃及聖䴉是有超強適應能力的外來種,和小白鷺、牛背鷺一樣愛吃魚類、青蛙、昆蟲、螺類,在缺乏食物時,甚至會吃垃圾,因此在台灣各地繁殖擴散。
 
  埃及聖䴉與小白鷺、牛背鷺棲地需求一致,族群擴增後搶走築巢地、也搶奪食物資源,產卵育雛時也會有排外情形,會將其他鳥類的蛋逐出巢外,擠壓甚至取代原生鳥類。
 
  產發處說,埃及聖鹮原產於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伊拉克等地,已被歐盟列為百大入侵物種之一。1984年台灣首次紀錄到野外個體在台北關渡濕地,經過野外繁殖近30年,數量不斷增加,會成群出現在河口、潮間帶、埤池等地覓食及築巢。
 
  埃及聖䴉在新竹市主要活動區域,白天集中香山濕地潮間帶及其周邊淺塘、水田等地,通常是來覓食潮間帶池塘魚類、螃蟹、螺類、尤其是彈塗魚,牠的鐮刀型長彎嘴,可以深入泥洞捉底棲動物,原來躲在泥洞中避險的動物,反而成了無處能逃的食物,黃昏時就到較隱密樹林停棲,目前新竹市尚未發現築巢產卵及育雛情形。
張貼單位: 台灣竹塹電子報
電子信箱: aga450105@gmail.com
人氣指數: 646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