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竹塹電子報

綜 合 新 聞
名  稱: 《東市裡的進行式》 從拍攝現場到教室
日  期: 2020-04-26 至 2020-05-09
內  容: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前幾個禮拜,我接受玄奘大傳系製作電視新聞專題的同學專訪,她問我:老師,你還記得你第一天上課的情形嗎?
 
  擔任紀錄片導演廿十多年,我接受過許多專訪,這是我第一次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我誠實地回答同學:「當時,我腦中一片空白」。倒不是我不知道要怎麼教課,只不過我之前是一個凡事要求準備充分的紀錄片工作者,這一轉身,變成了大傳系的老師,瞬間突然感到對學生們有一份責任感一定要扛起。
 
  這似乎是命中註定的使命,我大學念的就是大眾傳播學系。我是從1994年開始拍攝紀錄片,1996年我參與導演的第一部作品終於完成,並在日本獲獎。早期我的作品多以人物誌、環境保護、社會運動、原住民文化、城市變遷等為題材。作品曾入圍過台北電影獎、金鐘獎、紀錄片雙年展等獎項。
 
  近十年,我執導的作品題材多與臺灣歷史有關,例如以臺灣五大家族中的霧峰林家為主題的紀錄長片《阿罩霧風雲-抉擇》、《阿罩霧風雲-落子》,是以家族的興衰來呈現臺灣自清中期到二戰後初期的變化,全片以戲劇重現的方式來表現,並結合特效與動畫,這兩部影片也都在院線放映。2019年推出的《尋找1920》,則是以1920年代臺灣與韓國(當時為「朝鮮」)首位飛行員的故事,來比較台灣與韓國在日殖時期的差異。這段期間我也在「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擔任製作總監,除了紀錄片的製作,也參與了以基隆顏家為主題的舞台劇《時光的手箱》,擔任聯合製作人。
 
  以上,是我創作歷程中所參與的最重要的幾部作品,每一部製作團隊都花費兩到三年的製作時間才完成,也許是創作的嚴謹以及臺灣歷史越來越受到重視,我也因此有許多的機會到大學或是國、高中去放映作品以及演講。
 
  如今進入學校擔任教職,除了專業的技能,我更希望可以把自己對創作的熱忱、對土地的關懷以及對各種創作形式的嘗試,傳遞給大傳系的同學們。我參與指導的第一部同學的作品《東市裡的進行式》,是以超過百年歷史的新竹東門市場為主題,以短篇的方式講述八個跨越世代與族群的攤商的故事,已在去年完成,並在影展公開放映。希望師生一起激發的創作能量,能幫助同學的作品有更深層及多元的思考,能為社會帶來正向的力量,那便是在你我選擇大傳系時,就已註定的使命與真誠。
張貼單位: 台灣竹塹電子報
電子信箱: aga450105@gmail.com
人氣指數: 676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