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文 新 聞


口罩影響嬰幼兒語言發展?兒醫:幼兒觀察線索多,鼓勵家長嘗試3T溝通技巧
2023/02/27
  【記者陽環/新竹報導】新型冠狀病毒在全世界傳播屆三週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2月20日起,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逐步回歸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不免讓家長擔心學齡前的孩子與同儕和大人溝通都隔著口罩,是否會影響語言發展?
 
  東元綜合醫院兒童神經內科郭憶霆醫師表示,爬梳國際研究發現,2022年刊登在JAMA Network Open期刊分析,發現在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個人與社會互動技巧方面,疫情前後兩組的分數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其他研究卻也發現,孩子的發展並沒有明顯受到負面影響。
 
  郭醫師建議,主要照顧者可以嘗試Dana Suskind醫師主張的「3T原則」,幫助孩子學習語言更完整。透過共情關注(Tune in)專注於孩子正在關注的事物,針對那些事物多說一點(Talk more),耐心等候孩子回應,期待可以輪流說話(Take turns)。
 
  教導孩子認識情緒方面,可以利用圖文並茂的繪本,透過有趣的故事和畫面,引導孩子理解各種情緒。我們還可以多敘述或討論情緒(媽媽現在好開心!);詢問孩子的心情(寶寶你也覺得快樂嗎?);連結具體事件(媽媽看到你的笑容也感到開心)。以積極的互動、豐富的詞彙,促進他們擁有學習動機與成就感。
 
  哈佛大學著名嬰兒研究教授Tronick因著1975年的面無表情實驗(Still Face Experiment) 而聞名,闡釋了依附理論的相互關係。最近,他又做實驗試圖回答到底戴著口罩會不會影響親子之間的互動,答案是否定的。他發現,即便嬰兒知道爸媽戴上了口罩,他們還是會和爸媽互動,彷彿爸媽是未戴著口罩的。Tronick解釋,口罩僅阻擋了溝通的其中一個途徑,即使戴上口罩,爸媽依舊釋出“我和你緊密連結著”的訊息。
 
  光憑這些研究就下定論恐怕還太早!事實上,臉部表情並不是唯一的情緒辨識媒介,還有其他同等重要的訊號,像是:「語調」、「眼神」和「肢體動作」等,嬰兒會探查其他的線索來理解和學習情緒,語言認知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而這些研究的共同點,也是最重要的,在於提醒我們關注孩子們的發展。
 
  郭憶霆醫師也分享,在門診經常遇到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來做評估,小兒神經科醫師的任務除了診斷之外,也要做病因分析。一歲九個月的洋洋是個活潑的小男生,孩子的聽力正常,但父母都是聽障人士。洋洋會用簡單的手語或是手指物來表達需求,但是還不會說任何有意義的單字。神經學檢查都正常,他也具備強烈的溝通意圖和適切的互動,評估結果是語言邊緣遲緩,主因是後天環境刺激不足。我們建議他積極療育外,也鼓勵洋洋及早就學,在父母、老師和治療師的合力幫助下,洋洋的語言能力逐漸跟上同齡的孩子。
 
  隨著疫情逐漸趨緩,我們也慢慢恢復疫情前的生活,不管是卸除口罩或是參加社交活動,都會讓孩子們可以更自然而然地接受各式感官刺激,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很快地,我們都能看到口罩下久違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