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竹塹電子報

藝 文 新 聞
軟韌性 - 2022陽明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30週年聯展
2022/09/22
  【記者楊環/新竹報導】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即日起迄10月18日止假該校藝文空間舉辦『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30週年特展』,以『軟韌性』作為展題來傳達在這動盪三十年來,應藝所在這片充滿嚴謹學理技術的校園中,對藝術與人文的強韌堅持,還有師生們相互依存、共生下,默默孕育出豐富可能性的未來。
 
  策展人劉辰岫教授表示,本次30週年特展邀請七位優秀所友回母校參展,加上在校師生的參與,展示應藝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總共展出30件作品。從手工藝的媒材創新,到高技術的數位應用;再從傳統手繪,到影像敘事,創作者們皆突破自身背景侷限,開闢出多元的表達內涵。
 
  受邀的應藝所友作品有Ta Chung Design 設計總監劉大中的裝置作品《SWAY搖曳》運用機械原理與程式控制使靜態氣球泡泡產生自然擺幅,讓風的動態方向與力道可以視覺化,猶如空間中穿梭一道微風。
 
  在裝置作品上,應藝所許峻誠所長與吳元劭、顏瑋辰、許巧妮研究生團隊打造的作品《異生命演繹》以生命的起源為靈感,透過自行研發的膠性黏液,在空間中以泡泡創造出一系列從出生、茁壯到死亡的成長過程,也演繹一個生命的週期。
 
  在展覽二樓處可席地而坐觀賞多部紀錄片與微電影劇場。賴雯淑老師跳脫長年致力於歷史創傷與文化保存等研究的學理框架,與黃彥翔校友創作出《幽靈記憶》動畫與《遇/預見六燃》紀錄片。
 
  黃偉浚以香港人身份,深刻體悟了世代變革下人們內心的混沌迷茫,也重新找回塑造身份認同的契機,他的《流動世代》微電影旨於探討新時代下人們面對情感的容身之地。郝從恩的《新樂園》微電影,使用錄製電腦介面手法,串接《創世紀》神話、啟蒙時代、數據時代的諸多文明流變,以諷刺性手法針對當代科技氾濫等怪象提出道德反思。
 
  VR虛擬實境帶領觀眾漫遊作者開啟的異想世界。楊舒云與資工所共同創作品《樂光 Music Across Time》,追溯音樂家德布西創作《月光》時的靈感詩集,以VR互動方呈現詩歌意境。
 
  繪畫說故事的手法,正是繪本迷人之處。黃歆雅的《烏雲先生來了》,與莊士頡的《婕葳計畫》各自以療癒平易的風格探討內心與自然環境的平衡;黃翊的《橘子樹》以一針一線編織出以童年記憶為靈感的編織繪本。
 
  氣候驟變與資源短缺,使環保設計成了當務之急的責任,黃靖雅的《Sampling Chair》透過數位運算離散模擬日常物件樣態,將數位想像類比化,最後透過觀看行為捕捉其樣貌,視為一把固定椅子。林貫勻的《水泥再製計畫》研究水泥特性,並開發全新製成,以設計手法將廢棄務融入日常生活中,使廢棄物重新被賦予新的生命。
 
  在展場一樓中心的高挑空間,觀眾可抬頭仰望布簾大型投影作品,以此呼應展覽主題,呈現出有機、動態的整體意象,可沈浸在「軟韌性」光影世界中。歡迎對藝術、設計有興趣的師生或民眾自由入場參觀!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