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文 新 聞


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
     「本報記者陳建佳新竹報導」翻越中央山脈,很少人知道近來在花東縱谷裡悄悄進行著「東客米庄」產業創新。一群有志在地紮根的年輕小農結合客家文化,近來在工研院的協助下開發出色彩繽紛的「五行好客米」,不僅形塑出稻米亮點,也大幅提升產值。
 
    由客委會委託工研院執行「客家產業群聚創新推動計畫」,故事主角是在花蓮縣富里鄉一群二、三十歲出頭的年輕小農們,眼見作物價格操之在盤商手上,決心走自己的路,原本透過新世代擅長的電子商務自產自銷傳統稻米,不過獲利實在有限,去年經工研院介入後,決定以做出市場區隔為目標,希望打造全新稻米產品。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副組長李士畦表示,團隊為了扭轉客家人吃重鹹這個觀點,主打「健康取向」的有機米。而有機米已在市場上推很久,必須有更特殊才能引起注意。由於客家人自古即是尊天敬地的民族,又以米為主食,工研院結合兩者概念,衍生出「五行米」的靈感。
 
    打開一盒色彩繽紛的五行米,五行中有金木水火土,小農們共同決定相對應的自然素材,包括在地生產的火龍果、薑黃、芝麻與綠茶粉等,添加進白米中,形成獨樹一幟的五行米,不僅外觀討喜,內在營養價值高。
 
    工研院採用的「多重壓差超音波萃取」技術,萃取出高濃度的天然養分,從2016年五月開始構想,短短三個月即推出五行米。由於送禮自用兩相宜,市場反應熱烈,團隊預估單一產品一年約可增加上千萬元營收。
 
    「年輕小農行銷能力很強,缺的是創新產品。」工研院還幫忙想出「舒服米」與「高纖米」兩種混搭式產品,以「冷凍乾燥」技術,將在地天然素材如金針菇、南瓜、地瓜、香菇、紅豆、高麗菜等,和白米、糙米搭配在一起,不僅豐富了米飯口感與營養,也發揮產業群聚的效應。